
地址: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南岸一号66号楼
科技检测中心地址: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南岸一号66号楼
电话:010-67278110
手机:18611378110
邮箱:gpgzwwjdzx@126.com
珐琅彩(特别策划)
编者: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与瓷器、玉器相比,国内的投资收藏路线却走得较为边缘化。文革后,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珐琅器几 乎荡然无存。稀少的存世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如今,珐琅器由于其珍品的稀缺性,已经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儿”。
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珐琅器再次创出拍卖佳绩,清乾隆御制珐琅彩“祥云瑞蝠”开光式“四季花卉”图纸捶瓶以1.4亿港元价格成交,刷 新中国工艺品及瓷器世界拍卖纪录,珐琅器再次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沈煜中几位专家为您详细解读珐琅彩的传奇。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叶佩兰:什么是珐琅彩
什么是珐琅彩?什么是粉彩?什么是金属胎掐丝珐琅?它们有本质区别。简单讲,珐琅瓷器胎是由景德镇按宫廷造办处定样后委派烧造的素胎,再交造办 处由宫廷画师采用从法国进口的珐琅彩料(雍正六年前)在京绘制,在京烧造。粉彩原则上是按宫廷画样在景德镇御瓷厂烧制绘画。掐丝珐琅从康熙至晚清从制金属 胎、掐丝、填料、烧制都在京完成,秘不示人,为皇家独享之物。粉彩制作的特点之一是用“玻璃白”打底,所绘花卉有浓淡过渡色阶,而珐琅彩由于材料是用进口 的“多而门”油调和,并不掺加粉质,所以纹饰着彩有晶莹透明的玻璃质感,彩色艳丽,层次清晰,类似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且珐琅彩料中含有大量硼,而粉彩则 不含硼,这是区别粉彩与珐琅彩的根本所在。
沈煜中:珐琅彩的文化内涵
1.为什么珐琅器这么受欢迎,屡屡创下天价、突破世界拍卖记录?
沈:珐琅彩、掐丝珐琅都是帝王之家帝王的赏玩之器,且清朝三朝皇帝都参与设计御审定型之物,有些珐琅彩器帝王还参加绘画、烧制,无论从器型、工 艺水准、高雅气息都远远优于官窑瓷器,且烧造数量少,存世更少,在民间流传的就更是凤毛麟角,只要是清三代珐琅器,无论大小,都有着极其高的收藏价值,且 未来升值空间无法估量。
2.珐琅器是中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除了制作工艺、成本等原因,是否还与它的存世量有关?
沈:珐琅彩瓷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投资价值,主要还是与它的存世量有关。原清宫收藏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大约有400件,其中的300多件目 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40件左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他零散于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珐琅彩瓷器应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整 个市场的流通量也只有60件左右。故一般普通收藏家即使有千亿财产也并不一定能正确区分粉彩与珐琅彩、掐丝珐琅。例如:现在只有一把康熙紫砂胎珐琅彩茶壶 收在台北故宫,一把乾隆紫砂胎珐琅茶壶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鲜为人知,所以作为收藏家首先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有机缘!
3.就珐琅器本身而言,我们该如何来欣赏它?它有哪些传奇性的故事?
沈:由于珐琅彩器的稀罕性,一般博物馆都无缘收藏到,如果收藏家有求知的欲望可到北京故宫陶瓷馆欣赏相关馆藏品,有机会也可去台北故宫欣赏并购买台北故宫珐琅器的光盘,仔细品赏。
珐琅器的制造同清三代帝王的喜好是分不开的,并且帝王们会同宠臣参与设计绘画、烧制,特别是乾隆帝下早朝后进膳,午休后不去同嫔妃游皇家园林, 而是在“三希堂”鉴宝。偶有兴致也参与位于启祥宫的如意馆、颐和园二处御窑烧造御制珐琅彩瓷器,可能乾隆帝高寿同他喜欢鉴赏收藏、烧窑是分不开的。
4.据了解,珐琅器明代就已盛行。可为什么我们在拍卖会也好、藏家那里也好、博物馆也好,明代的珐琅器均极少见到?此外,珐琅器以胚来看,其可分为哪几种?这几种珐琅器的现状如何?孰优孰劣?
沈:已知明代“景泰蓝”是景泰年间烧制成功的,科学地想一想景泰朝总共只有7年,且处在朝野动荡时期,加之景泰三年遭遇饥荒,且景泰帝也没有其 父宣德皇帝的文采。如果说是景泰帝烧成了掐丝珐琅是不科学的。明朝《博物要览》、《广志绎》、《燕闲清赏鉴》都对宣德五彩有记载。“宣德五彩,深厚堆 垛”;“宣德年造,如漏窗花纹,填以五色、华若云锦,有五彩实填,绚丽悦目”。综合以上文献记载珐琅料成就了景泰蓝,但创烧应早于景泰年间,是宣德朝?也 许更早,在明朝珐琅料不但用在铜胎上而且也会用在瓷胎上。只不过朝代更迭,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还需吾辈不断探索发现!
另外,珐琅器可分为四种胎骨:金胎、铜胎掐丝珐琅器,瓷胎画珐琅,料胎画珐琅,紫砂胎画珐琅。康熙朝据《清档》记载,初烧珐琅彩瓷是在紫砂器上 画珐琅,因紫砂胎相对表面附着力要强于瓷土胎,再后来利用清宫收藏永乐、宣德白瓷试烧,解放后清理故宫藏品时发现永乐、宣德白瓷中常贴有书“白瓷”、“敬 事房”、“上等”和“二等”黄纸标签,因此若广大藏友发现瓷器是“永宣”款字的珐琅彩瓷定要认真辨伪后收藏,可能就是早期康熙时期的创烧品。
以上几种珐琅器孰优孰劣难以取舍,真品珐琅器是帝王的宠儿都极具文化内涵,且工艺精湛,后世无法能及!
5.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创下世界纪录的珐琅器是乾隆朝的,那么在乾隆之前,康熙、雍正时期的珐琅器是不是就不如乾隆时期的呢?我们该怎样对乾隆时期的珐琅器进行断代和鉴定?
沈:康熙、雍正二朝的珐琅器不一定质量、品位比不上乾隆,而是民间真品存世量稀缺,若后仿品上市进入拍卖市场成交价无法同真品相提并论,乾隆时 期珐琅器相对生产量要大于康熙、雍正,康熙珐琅彩于康熙三十五年烧制成功。雍正在位22年,时间相对较短,且立志图强,乾隆在位近60年。国家在康熙、雍 正二帝的治理下,国库充盈,乾隆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修为,加之唐英的尽心尽职成就了乾隆一朝特有的瓷器文化。乾隆一朝烧造了多少珐琅器,史料记载的不一定全 面。现在大家所知的是1900后存放于“端凝殿”的数字。当时烧造珐琅彩瓷器在京城就有三处:一为故宫内“启祥宫”的“如意箱”;二为颐和园;三为怡亲王 府,客观想像一下康雍乾三朝达百年烧制时间内烧造珐琅器的辉煌成就。
关于对乾隆时期珐琅器如何鉴定和断代是一项复杂的课题,清代民国初期仿制珐琅彩器,有的仿品精细程度比真品还要好,署“古月轩”款的器物多系仿品。
真品器型端庄式样繁多,风格华丽俊秀,伪品器型与乾隆时期审美趋向相背。
真品胎体:或薄或厚均不失秀气,质地细腻,修胎规整,伪品一般较轻薄,修足手法乾隆特征不明显。
真品施彩玻璃质感强,如漆似胶,鲜明浓艳,黄色鲜亮浓厚似子鹅黄(锑为呈色剂)。红彩金为呈色剂,称金红。蓝彩鲜艳醒目类似青金蓝,伪品欠玻璃质感,或平薄,或过于厚重,纹饰欠奢华繁缛技艺。
真品绘画,色阶丰富,色调相得益彰,柔和悦目,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画面多配以诗句,上有引首,下有压角,宫廷大师绘画,细腻俏丽,类似纸绢国画的艺术效果。伪品:纹饰板滞拘谨,绘画层次较少,风格呆滞生硬,线条欠流畅,断断续续。
真品款识有青花、金彩、蓝料等款,方框内书写宋体楷书或篆书,字体规整。仿品:花样繁多,笔力欠刚劲之气。
6.除乾隆时期外,其他不同时期的珐琅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据说铜胎掐丝珐琅器最早起源于元代,这种说法可靠吗?
沈:珐琅的名称由来应在康熙年间,当时国力恢复,与西方国家文化、经济交往频繁。珐琅应是音译,即后来的法兰西。在明朝景泰年大家公认的为景泰 蓝,实质上同清朝珐琅料的化学成分是相类似的,只不过那时色料相对单一,不如后来丰富。向前推史书中记载的宣德五彩尚不见有真的实物,而知的西藏“萨迦 寺”“鸳鸯莲花河莲纹碗”应为青花五彩,并没有史书描述的宣德五彩之特征。宣德五彩“华若云锦”应是青金蓝为底色,可以预言瓷胎珐琅彩应在明宣德就烧造成 功,后来景泰再利用在铜胎上为景泰蓝,既然烧制成功景泰蓝,那么工艺有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虽然尚不见宣德五彩传世,但宣德应该就能掌握相关烧造技术, 因此珐琅料在元朝进入中国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上理性的分析供大家参考,希望有机会同有识之士共同利用高科技手段解开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